攸县有个村支书 他心里装着贫困乡亲
2017-08-11 17:35:59          编辑:罗琼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3064

  近日,攸县石羊塘镇贺家坪村,村民谢福友在已整好的地里施底肥、播种大豆,种下一年的希望。

  谢福友一家4口,妻残子幼,2亩水田是唯一收入来源,本以为这辈子脱贫无望。近年,在村支书谢文革等人的帮助下,他家承包了100亩油茶,每年种植20亩大豆等。如今,谢福友一家年人均纯收入已近万元,摆脱了贫困。

  不办厂子,一心一意回村帮困

  贺家坪是省级贫困村,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、191人。由于当地村民思想观念落后,一直与贫困为伍。

  谢文革原来与别人在附近的鸭塘铺镇合办了一个铝合金制作厂,平时厂子、村里两头走。2014年,扶贫工作开始了,他心想:“这样两头跑,毕竟分了心。”他心一横,把参了10多年的股一退,回家一心一意帮助村民们脱贫,家里的开销主要靠在广东开商店的儿子“接济”。

  攸县豆腐闻名遐迩,当地虽办有不少豆腐加工企业,但大部分大豆却靠外地“进口”。2016年,谢文革和村干部们一商量,决定利用荒山荒地、田埂,放手种植大豆。现在全村已有80%以上的农户种植大豆,年播种面积达500亩。该村因此年增收入50多万元,户均增收1600多元。

  该村还发展了6亩多鱼塘、400亩油茶、1200亩红薯、300亩杂交稻制种等,其中,杂交稻制种比普通水稻年增收入2200元/亩。为发展村集体经济,该村多方筹资50万元发展光伏发电项目,发电量达60千瓦/小时,年增收入6万元以上。

  翻开他的笔记本,全是脱贫、产业、致富等“热词”。他爱人说:“他一有时间就往村民家跑。他心里装着的是村里的贫困乡亲。”

  去年,该村73户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,人均纯收入达4280元。

  拆掉自家房屋,腾出地基送村民

  “谢书记是我家的恩人……”一说起谢文革,姚新组的谢龙华就激动不已。去年,刚脱贫的谢龙华家计划建几间新房,却苦于没有地基,另挖一个又成本太高。

  “可不能让他家因建房而返贫。”谢文革把自家4间杂屋和1间正使用的厨房拆掉,腾出一块占地200余平方米的地基给谢龙华。“乡亲们的事,就是我的事。”谢文革说。在当地,他扶贫帮困出了名。

  窝陇组的谢金容,父亲多病缠身,母亲已离开人世。2015年,她考取大学却没钱就读。获知情况后,谢文革每月拿出1000元钱资助谢金容上大学,现在已是第三个年头了。

  陈家强组的贫困户吴东英建房时,因缺少资金无法扫尾。谢文革买来铝合金门窗,并请来一班人马帮他家安装好。谢文革为此花去2万多元。

  姚新组何益志的父亲残疾。14岁起,谢文革就带他学习水电安装,免费教他做铝合金工艺,又把自己的客户介绍给他。何益志的父亲去世了,何家没钱安葬,谢文革就让出自己母亲的备用棺材。

  何家有4亩田,仅何益志一个劳力,每到种收季节都发愁。2004年来,谢文革带领家人,并发动一些村民帮他忙种忙收,这一帮就是6年。如今,何益志已是村里的首富。他说:“致富不忘谢文革。”

  把准穷“脉”下药,一治一个准

  扶贫攻坚关键需要那些想做事、能做事、做得成事的人。村民们说谢文革就是这样的人,他扶贫很有一套,把准“脉”再下药,一治一个准。

  老窝组王文德的女儿残疾、儿子患小儿麻痹症,妻子患精神病基本失去劳动能力。近年来,谢文革和村干部们结合他家实际进行规划,让他承包了20亩鱼塘、种植了杂交稻,平时则在附近工地干活,全家年收入已达4万多元。

  皮家陇组皮钦文化程度不高,妻子双下肢失去知觉。谢文革带领村干部来到他家,鼓励他不要灰心。靠着村里送的两头牛,皮钦不仅解了耕地之忧,还用牛帮人家干活,年赚3000多元。谢文革又让他租赁油茶山100亩,经过抚育,增收一倍多;帮他妻子在圩上开了一间日杂商店,他家每年又增收4000多元。

  如今,皮钦越干越有劲。去年,他家人均收入已达4600元,顺利脱贫。

责编:罗琼

攸县新闻
成长ABC
攸视频
直播视频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